黄延复 张源潜:西南联大校歌制作经过
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发生,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开始。7月底,平津相继沦陷,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奉命迁到长沙,合组新校,定名为长沙临时大学。12月中旬,南京陷落,日军向...
方国瑜:闲话普洱茶
久已驰名国内并畅销国际市场的云南普洱茶,产于西双版纳的易武和佛海(勐海)地区。这些地区栽培茶树始于何时,尚待硏究。但据调査,佛海南糯山种茶,在倚邦、易武诸山之后。现在南糯山有三人合...
滇、藏、川“三大角”——茶马古道的历史地位
截止目前为止,学者们提到的由中国大陆通向西域的古道主要有三条:北方丝绸之路、北方唐蕃古道和南方丝绸之路。北方丝绸之路东起渭水流域,穿过河西走廊,沿新疆的塔里木河南北两岸西出,越过葱...
滇茶销藏陆海通道的兴起及其背景
摘要:历史上销往藏区的茶叶主要产于四川、云南和陕西。作为销藏茶叶主要品种之一的滇茶,大多产于云南的普洱、佛海、景谷、缅宁一带。销藏滇茶兴起于明清,兴盛于民国。其贸易之路几经变换,与...
华夷之间:明清时期云南学宫的设置、传承机制及其象征意蕴
一、问题的提出儒学作为“帝制中国”社会最重要的意识形态基础之一,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演变及其在地方的推广,是国家构建文化一体性的重要根基。以往的研究表明,传统王朝时期中国的边疆地...
苑鑫:元明时期西南地区文教治策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以边疆庙学为中心
摘 要:边疆文教治策是历史时期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重要因素。元、明两朝基于对西南地区地理环境、民族构成和社会历史发展脉络等多重因素所造就的特殊边疆属性的深刻认识,在对当地实施...
魏向阳:云南享誉盛名的三位楹联大家
初夏的大观公园 云南日报报记者 苏宇箫 摄在祖国璀璨辉煌的传统文化门类中,楹联作为独特的艺术之花,在漫长悠远的历史长河里独领风骚别具风采。云南虽然地处祖国边疆,却也不乏楹联大家的文人...
寻访凤翔书院的百年文脉
云南日报报记者 朱婧 文/图从洱源县城往西南方向开车半小时就到凤羽镇。凤羽镇四面环山,西边是罗坪山,南依苍山云弄峰,东有天马山,北部与洱源县城山水相连。这里绿野平畴,溪流不断,村舍相...
曹茂 刘晨宇:近代云南茶文献研究(1840—1949)
摘 要:近代云南茶文献涵盖了1840年至1949年关于云南地区的涉茶文献资料,包括在此期间出版或存档的涉及近代云南茶的著作、方志、海关报告、贸易统计和涉茶刊物等文献。在整理分析近代云南出...
李直飞 何晓雯:通达现代中国的火把节——论现代知识分子对云南火把节的再“发现”
火把节是云南彝族、白族、纳西族等少数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在许多近现代作家那里,火把节被视为“奇风异俗”,突出其“趣”和“恶”的一面。抗战时期,西南联合大学知识分...
妙香佛国:南诏大理国佛教文化传入途径研究
长期以来,密宗传入云南的路线一直广受争议,有源自中原、印度、西藏以及东南亚等说。笔者通过查阅文献记载,结合宗教、艺术、考古等民族志资料,厘清了南诏大理国佛教文化传入的途径。认为南诏...
历代云南著名方志
我省地处祖国西南边疆,历史上素有“遐荒之地”之称,但在编修地方志上,有其悠久的历史和建树。据有关资料统计,我省现存省、府、州、县志共计390余种,卷帙浩繁,这些凝聚编修者、辑刻家心血...
孙华:关于“茶马古道”申遗的几个重要问题
摘要:“茶马古道”的核心是古代中央政府用农区之茶换取牧区之马的茶马互市的道路,其在隋唐时期是马土互市之道,从宋代中期至清代早期是茶马互市之道,清代早期以后蜕变为茶土贸易之道。“茶马...
刘长久:佛教入滇及其途径综论
佛教发端于印度,两汉之际传入中国,何时传入云南?对此学术界有以下几种意见:(一)迦叶传入说袁嘉谷先生《滇南释教论》中说:“滇之法源,厥为迦叶。”他以传说的云南宾川县鸡足山系迦叶道场...
昆明“春城”的来龙去脉
春城,在《辞海》中无解释,仅有“昆明市”的词条:“中国云南省省会,别称春城。……气候温和,四季如春。”1994年版《大气科学辞典》载有“春城”词条:“春城(spring city),昆明的别称,...